今天中午12點半,
我們公司的教育訓練是請到數位時代的總編輯詹偉雄先生。
詹先生講演的題目是有關現階段財經雜誌的定位和走向。
以下是我聽到的幾各重點,我覺得很有趣,想跟大家一起分享。
一、傳統財經商業類的雜誌定義是:教人如何去贏。
二、讀者的輪廓通常是:
innovation〈創新者〉、professionals〈專業者〉、yonger adults〈34歲以下〉
三、讀者的行為與他所期待的雜誌:
在休閒時間閱讀、是翻閱而非逐字讀、
使用的文字必須是親近式的貼近讀者的生活用語、
是一個全能的服務者而非一個權威式的表達者,
要從抽象性的專業術語變成白話文讓大家一看就懂。
〈就是說太專業又艱澀的文字會嚇跑讀者。〉
→我是想到新聞哇哇挖,
這節目很擅長把專業的台股、疾病或國民年金等專業性東西,
講到路邊的阿伯阿姨都會懂。
吳念真導演的廣告詞也都可以把高科技的3G講到我阿公都有概念了。
所以現在能把專業的東西簡單化就是一種商機,
像ipod的觸碰式螢幕、華碩的易pc。
四、通常是35歳的人在看雜誌,這群人正迅速地分眾化、族群化。
五、以前的台灣人重視事業上的成功,用力地追求成功。
現在的年輕人對於成功的定義放的很廣了,
我可以是做優格達人、電玩冠軍、網拍天后,
更甚者現在的年輕人並不一窩瘋地追求成功這件事情了。
她們可能追求快樂、滿足、自我的認同、生活品味。
現在對於「贏」的定義是在生活上或是某個技巧上勝過別人就是贏。
而不見得在比薪水、車子、抬頭等。
面對這樣的狀況,
所有資訊的提供者都必須在傳達訊息時,滿足讀者的消費需求、娛樂需求。
圖像會遠比文字來的重要且傳達速度更快。
→我自己是想到彎彎的部落格從幼稚園到老人家,
從台灣到非洲的人都看的懂圖片的意思,
像我這種以文字為主的部落格其實是傳達率不高的。
未來的訊息提供者會建議由以下幾點入手:
一、從讀者有興趣的事情中,切入你的專業觀點,但用圖片會比文字好,
不要用專業的術語。
例如可以從巴菲特喜歡的釣魚活動去切入這件事情對他的投資產生了什麼影響。
二、現代人的工作、休閒、娛樂、生活其實都被這社會混在一起了,
都是同一件事情也同時互相影響著。
所以要從讀者切身的生活品味或態度去切入。
→我想到的是職業婦女的部落格,
其實總是會也生活中出現一些工作的影子。
也在工作中出現一些生活的態度和智慧。
以上跟大家分享。
我們公司的教育訓練是請到數位時代的總編輯詹偉雄先生。
詹先生講演的題目是有關現階段財經雜誌的定位和走向。
以下是我聽到的幾各重點,我覺得很有趣,想跟大家一起分享。
一、傳統財經商業類的雜誌定義是:教人如何去贏。
二、讀者的輪廓通常是:
innovation〈創新者〉、professionals〈專業者〉、yonger adults〈34歲以下〉
三、讀者的行為與他所期待的雜誌:
在休閒時間閱讀、是翻閱而非逐字讀、
使用的文字必須是親近式的貼近讀者的生活用語、
是一個全能的服務者而非一個權威式的表達者,
要從抽象性的專業術語變成白話文讓大家一看就懂。
〈就是說太專業又艱澀的文字會嚇跑讀者。〉
→我是想到新聞哇哇挖,
這節目很擅長把專業的台股、疾病或國民年金等專業性東西,
講到路邊的阿伯阿姨都會懂。
吳念真導演的廣告詞也都可以把高科技的3G講到我阿公都有概念了。
所以現在能把專業的東西簡單化就是一種商機,
像ipod的觸碰式螢幕、華碩的易pc。
四、通常是35歳的人在看雜誌,這群人正迅速地分眾化、族群化。
五、以前的台灣人重視事業上的成功,用力地追求成功。
現在的年輕人對於成功的定義放的很廣了,
我可以是做優格達人、電玩冠軍、網拍天后,
更甚者現在的年輕人並不一窩瘋地追求成功這件事情了。
她們可能追求快樂、滿足、自我的認同、生活品味。
現在對於「贏」的定義是在生活上或是某個技巧上勝過別人就是贏。
而不見得在比薪水、車子、抬頭等。
面對這樣的狀況,
所有資訊的提供者都必須在傳達訊息時,滿足讀者的消費需求、娛樂需求。
圖像會遠比文字來的重要且傳達速度更快。
→我自己是想到彎彎的部落格從幼稚園到老人家,
從台灣到非洲的人都看的懂圖片的意思,
像我這種以文字為主的部落格其實是傳達率不高的。
未來的訊息提供者會建議由以下幾點入手:
一、從讀者有興趣的事情中,切入你的專業觀點,但用圖片會比文字好,
不要用專業的術語。
例如可以從巴菲特喜歡的釣魚活動去切入這件事情對他的投資產生了什麼影響。
二、現代人的工作、休閒、娛樂、生活其實都被這社會混在一起了,
都是同一件事情也同時互相影響著。
所以要從讀者切身的生活品味或態度去切入。
→我想到的是職業婦女的部落格,
其實總是會也生活中出現一些工作的影子。
也在工作中出現一些生活的態度和智慧。
以上跟大家分享。
全站熱搜